主页 > 财经 > 正文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支持疫情当下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联播快报   2022-11-23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支持疫情当下小微企业发展

(临商银行北城支行营业部 胡胜杰)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我国在此次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状况。文章以商业银行为对象,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疫情;小微企业;发展

引言: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带来了“三重困境”。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中小企业是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关键。中小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支柱,又是科技创新、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力量。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实体,如何应对这种状况,使银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疫情当下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新冠肺炎爆发后,中小微企业面对着订单数量下降、市场需求下降等困难。同时,中小企业面临较多发展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也加大了对贷款的需求。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充分竞争的中小微企业则是推动中国市场发展和市场完善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免征利息收入增值税、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政府的指导下,各大银行纷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产品,解决“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比如,中信银行针对融资难、续贷难,推出了“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客户“倒贷”的问题。同时,积极降低服务收费,积极承担抵押登记、评估、开户费、工本费等20多项费用。根据中信银行的统计,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近三年来取得了质的飞跃: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法人贷款余额超过了千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首位,其主要表现在发展普惠公司方面,对于引导小微企业从创业之初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意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普惠金融的目标在于增强金融服务的包容性、覆盖面和便利性,使其充分利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使其在短期内获得成本可控、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普惠小额信贷总额达18.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27.4%,高于各类贷款的平均增幅15.5个百分点。随着普惠小额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价格、利率水平持续降低,信贷结构得到了优化。中国普惠金融在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疫情当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复苏,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复工。为了回应国家的要求,帮助我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的社会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肩负着特殊的职责。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以下问题。

1.信用信息系统的缺陷

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经济、民生,疫情期间观察、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临时丧失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的征信权益保护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整体上看,各金融机构在加强对特殊人群的信用保障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受技术力量、人员构成、制度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已经接入征信体系的银行对特定群体征信权益的保护还有待加强,健全的征信系统是确保银行贷款安全性的重要前提。

2.贷款风险急剧上升

据大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公司经济受到重创,78.62%的商业银行反映,在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逾期贷款问题突出,造成了经济下行环境下不良贷款率增高,银行贷款风险变大。比如,中信银行这期间的不良贷款余额为748.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85亿元;实际上,坏账率是1.80%,较去年年底增加了0.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80%,较上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77.37%,较上年同期提高2.12个百分点;放款比率为3.19%,较上年同期增加0.29个百分点。

3.实行新政困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除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之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疫情的迅速蔓延,我国中小企业的小额信贷政策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高逾期还款的风险,从而使我国的“新政”难以推行。

4.缺乏健全的信贷评价体系

信贷评价体系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衡量信贷主体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我国目前尚无健全的信贷评价体系,大多依赖于银行从业人员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这也直接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攀升的状况。

三、商业银行支持疫情当下小微企业发展策略

一是要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红利,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切实落实“五个专门”的运作机制,实行内部资金转让定价优惠,加强对信贷的监管和差别化的激励,增强科技和信息的赋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

二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改革力度。要不断健全标准化产品体系,突出重点环节、关键场景,构建标准化产品体系,灵活满足小微企业发展需求。

在这些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特点的是供应链金融产品。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环境,加强生产要素的支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服务,正面临着一个新的“风口”。

其实,对供应链金融的深入研究,早已是很多银行的新业务增长点。中信银行充分利用网络金融的优势,创新开发了以“订单e贷、政采e贷、信e链、商票e贷、银票e贷”为代表的上游供应商类产品体系和以“经销e贷、信e销、保兑仓”为代表的下游经销商类产品体系。兴业银行充分利用网上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优势,建成了包括票据、信用证和保函在内的网上交易平台。比如,光大银行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大宗交易平台、互联网平台、物流平台等五种业务模式结合起来,创新开发了“阳光e粮贷”、“阳光e标贷”等金融服务,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可以说,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供应链体系的所有成员进行一整套的服务,使其业务的触角扩展到全链条,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交易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从而减少银行的总体信贷风险,提高其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然而,目前我国的普惠金融产品还存在着一些单一的服务模式,缺乏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合力来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问题,必须强化金融技术,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智能风控平台,实现客户画像精准分层、授信方案精准匹配和贷后管理精准发力,在严控风险前提下,操作流程做到“应简尽简”,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是要落实好信息共享的制度。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加快信贷信息共享、加大数据开发、优化融资方式、强化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力度,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不断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今后,各大银行还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的方式,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述,展望2022,发展普惠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既是对银行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获取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各大银行应不断深化普惠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谢东伸.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2022,5(02):83-92.

[2]王森,林德发.新冠疫情下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10):100-102.

[3]赵璐.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研究[J].商讯,2021(21):90-92.

[4]孙钦金.探析商业银行如何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29-30.

[5]李强.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及策略[J].财经界,2020(05):89.